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周二
胜负之决,只在此心动与不动!下午好!
金融要案
位置:
蛇吞象贵州首富310亿并购4759亿资产被拖入破产漩涡

来源:爱赶时尚的人哦d4

发布时间:2025-05-01 10:49:14

洪艳蓉
法学教授
北京大学法院院

内容由DeepSeek模型生成


"310亿吞下4759亿的盘子,罗老板这场豪赌把锅碗瓢盆都押上了。从贵阳楼市半壁江山到金融难民,中天集团用血淋淋的教训画下三条红线:杠杆别超两倍、政策窗口非永恒、融资成本别跑赢收益率——这场资本狂想终成现代版'赔本赚吆喝'。"


一、310亿吃下4759亿的买卖划算吗?

见过饿疯了的,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。2025年回头看那场世纪并购,我都怀疑罗老板在交易大厅签合同的时候是不是喝高了?310亿吞下4759亿的盘子,这事儿跟空腹吞秤砣有什么区别?(贵州国资委2017年风险警示)更要命的是自己当时的家底才800亿啊,这就像拿存折里仅有的三十万要全款拿下汤臣一品的豪宅,你说银行经理看你的眼神得有多惊恐?

当时金融圈的老王头跟我说了个细节——中天集团当时的财务表,账面现金刚过68亿。但为了抢标,上来就把70亿定金拍到桌面上,这不就等于把最后的大保底都押上了?还记不记得当年老王在茶桌边拍着大腿笑:“你见过把锅碗瓢盆都扔进赌局的庄家吗?”

二、贵阳楼市半壁江山咋就塌方了?

咱们先给不熟悉的朋友补个知识——当年罗老板的外号可是实打实的“罗半城”。巅峰期贵阳新楼盘每两个就有一个贴着中天城投的LOGO,光是观山湖那个大盘就顶得上贵阳两年的土地成交量。可就这么个地产大鳄,硬是把自己从“开发商”整成了“金融难民”。(贵阳房管局2023年报)

去年在龙洞堡机场碰到位老友,他指着停机坪直叹气:“十年前罗老板的私人飞机天天在这转悠,现在连停机费都得靠抵押宾利抵债。”这让我突然记起当年那条轰动全国的新闻——2020年中天金融拍卖豪车队伍里,33辆豪车一字排开的阵仗堪比二手车展销会,结果连头牌的那辆劳斯莱斯幻影都打了七折才脱手。(贵州省高院执行数据)

三、金融牌照真是救世主还是催命符?

2015年那阵子贵阳搞“引金入黔”,罗老板跟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扑上去。先是拿了海际证券(现在改名叫国富证券)的牌照,后来又20亿吃下中融人寿的控制权。当时多少人吹捧这是“实业派转型的标杆”,但有没有人算过这笔账?

看看中融人寿被他接盘后的业绩:2016到2019年累计亏损41.8亿,保费规模却从没进过全国前三十。这哪是金饭碗啊,根本就是个无底洞!(银保监会2020年行业报告)更逗的是,罗老板居然敢把这两个“拖油瓶”当筹码去撬动华夏人寿的并购,这跟拿俩铁疙瘩当金砖抵押有啥区别?

四、政策风向的致命误判伤得有多深?

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,2017年10月罗老板签合同的时候,正好踩着金融去杠杆的风口。他找来的融资中介拍胸脯说:“监管层这轮动作最多半年准松口”,结果呢?银保监会转年就开始清理股权代持,直接把他的并购路线图搅成了浆糊。(原保监会2018年1号文)

我记得那年券商年度策略会上,有个分析师当着两百多投资人面调侃中天的操作:“这就像在台风天放风筝,线还没扯直呢就先被雷劈了。”果然到了2020年7月,华夏人寿被银保监会接管的消息传来,中天金融的股价直接来了个十五连跌停。当年交的那些定金,算是给资本市场上了堂天价教学课。

五、现金流断裂到底有多可怕?

给大家看组对比数字就明白了——2016年中天城投全口径销售额121亿,净现金流41.7亿;到了2023年这些地产业务全打折卖,只收回不到16个亿的首付款。更惨的是金融板块不但没造血,反而三年净流出270亿!(中天金融年报数据)

有位前高管私下跟我说,2019年他们连员工的商业保险都改成了“自费+报销”模式。这场景让我想起老家修车铺的李师傅说的真理:“再牛逼的发动机,没机油了照样得拉缸。”

六、蛇吞象失败的启示录写了啥?

现在中天正在走破产重整流程,普通债权人能拿回三成就算烧高香了。要我说这案例最有价值的,是给民企大佬们画了三条红线:

第一,杠杆率超过资产净值两倍就是在钢索上开坦克;第二,别把政策窗口期当永恒春天;第三,永远别让融资成本跑赢资产收益率——罗老板吞华夏那笔交易的综合资金成本是12%,但保险业ROE早掉到5%以下了,这不就是活生生的现代版“赔本赚吆喝”?

写在最后:

上个月路过贵阳国际金融中心,那个曾经要打造“西部华尔街”的工地,塔吊已经锈得不成样子。停车场里几十辆落灰的豪车,据说都是抵债来的抵押物。有群小孩在车堆里玩捉迷藏,他们应该不知道,这些铁壳子身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资本狂想。

有时候觉得中国商界像场大型实景演出,台前是西装革履的战略发布会,幕后是拆东补西的资金腾挪。罗老板的故事告诉我们:转型这个事儿,步子太大真的会...哎,你们懂的。

信息来源


【声明】
本文来源于网络,禁止任何商业用途,旨在克服金融法学研究力量分散化、研究成果碎片化、研究体系零星化的问题,以便学习者集中学习及研究者有效交流,我们对于每一篇文章的专业性、学术性、深入度进行了审慎考量,感谢原作者及原刊物对于金融法学所作出的重要贡献,如本文在本网站展示有所不妥,请联系小编予以及时删除或协商授权(联系邮箱:540871895@qq.com)。本网站仅用于学习、研究、交流,不进行任何商业合作,不作任何商业用途。
0人赞 +1
今天是2025年05月06日 周二
导航